似乎是从小学开始,习惯了听相声。特别是睡前听。有的人可能觉得很怪,相声那么热闹那么吵,怎么听着还能睡着,但对于我,这却是个很好的放松方式。睡前不听,倒不至于睡不着,但起码不会睡得那么舒服。
小时候是买磁带听,有时候还会买空白磁带去录广播里的相声。当初家里的复读机,几乎没有用来听过英语,都是相声。
后来mp3流行了,就是从网上下载听。听得最多的,是德云社的相声。很好玩的是,德云社那么多人,我听了那么多年,但大部分人我一直不知道长什么样子。比如曹云金,之前只听声音,一直以为长得跟纪连海差不多,谁知道真人是个孙悟空型的呢。
来了北京很多次,一直想去德云社现场听一次,但一直没去。一方面是据说票很难买,都得提前很多天去订,出差的时候去听估计买不到票;另一方面是德云社的大腕们据说到剧场演出的少了,平常多是些鹤字辈的新演员表演。
这次来北京,终于决定去听一次了,却赶上德云社被整顿,只好去了另一家最近比较有名的“嘻哈包袱铺”。
票没想象中的难买,可能是因为今天是周一。开场后人也没有多到要加座的程度,不过小剧场里基本坐满了。40一张的票倒也不算太贵,相比起3个小时的时间算是比较划算了,但连杯茶水都没有就实在有些吝啬。
“嘻哈包袱铺”基本都是年轻演员,表演的都还不错。像我这种听了那么多年相声的人,笑点已经相当高了,一般的段子就算不能倒背如流,起码也是说上句就能接下句,但今晚还是有不少时候让我能开心的笑出声来。
当然,因为年轻,演员的基本功还是比不上成名的角儿,很多笑料流于三俗,光爸爸儿子这种笑料就出现了几十次。而且观众里大概像我这样的游客居多,粉丝明显很少,台上台下的呼应很少,值到快结束时,观众的情绪才开始起来,最后的返场也有点像是应付差事般,到点就结束了。另外,女观众明显比男观众多,似乎更说明大多数观众是为了看个热闹,而不是真的喜欢相声。
当然,相声其实是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了,因为这个时代要的是稳定,要的是和谐,而相声最大的特点——讽刺,却发挥不出来了。为什么相声内容俗,都是被逼的。经典的相声,几乎全都是以讽刺为主,可现在,你敢讽刺谁呢?不能讽刺别人,演员们只好拿自己开涮,像小丑般的逗乐观众,“你是我爸爸”的来回说。不然又能怎么样呢,只要你的内容稍微有些不和谐,就只能等着被“和谐”。
也许到了不那么和谐的时代,相声才能又兴盛起来吧,不过,那时候相声还活着吗?
© 2010, QP. 版权所有.